【连载】纪实文学·《清水幻象》的故事——王家寨、李家集(36)
| 招商动态 |2016-05-27
清水洼,梦开始的地方
回过头来再说大导演陈家林,那可是大手笔。在艺术标准上没有半点含糊。他从北京园林设计院聘请了三位古代园林方面的设计师,为复建望氏庄园设计方案。要求他们,按照小说的描述,设计望氏庄园,恢复原貌、建旧如旧。如果仅就拍摄电视剧的需要,本可不必这么兴师动众。略有电视、电影拍摄知识的人都知道,大部分景是假的,即便是真的,也可以借景嘛!从这个角度来看,陈导是非把这部戏拍好不可了。
三个设计师接到任务后,立即一人一部小说,连夜阅读。要知道,他们不是看热闹,更不是研究历史。他们是为了设计庄园而读书。所以,他们读的方式跟别人不同,一边读,一边画。七天功夫,待他们读完小说,革非带他们来了一趟商河。他们没有去王家寨、李家集,而是去了趟清水洼。在那里他们能寻找到什么呢?
清水洼,商河的一张特殊名片。三万多亩的洼地,寄托着几代商河人的希望和梦想。从历史上记载的大唐盛景幻象,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幸福湖建设工程,再看看改革开放以来荒碱地改造的成果,如今随时一片碧绿、生机盎然,但省、市的领导们都为这片土地的开发伤透了脑筋,要它为商河的跨越式发展添活力、建奇功。
革非站在县城南面的东八里村东头的公路上,看着这一望无际的洼地,感到格外亲切。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大唐盛景幻象出现的地方啊!几万亩的大平原,鲜有村庄沟壑。在这里,可以见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,一个繁华的大市场;可以建一个原生态的牧场,一个美丽的农庄。他想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那句名言:一张白纸,没有负担,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,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呀!
这不仅是革非的希望,也是五十多万商河人的希望啊!就连我这个不懂规划建设的庸人,都想在春天,在这里播上向日葵种子,等雨季到来,一片碧绿如海;待秋天,黄灿灿的葵花,迎着阳光,张开笑脸;到收获的时候,万亩葵花籽,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……
当然,三位设计师,在看到这片可爱的土地时,想到的是:在这里,我们要建设一座中国最大的庄园,亭台楼阁一应俱全,莲湖,码头,还有刘梦云坐的彩船。要把这里建设成黄河流域的古城文化园。
我们回到宾馆后,革非请三位分别谈了自己的设想和对设计主题的基本思路,统一了思想。这个思想就是:黄河冲积平原,十九世纪初年,农村大地主庄园。革非特别提醒他们,不要把望氏庄园设计成土财主的家院,也不能把它设计成集各地庄园于一身的“万氏”庄园。要充分体现黄河平原人们的大气、豪爽和质朴。
革非为什么没带他们去王家寨、李家集?早在革非第一次去王家寨的时候,庄园的影子已经荡然无存,只保留了一段三米多长的城墙。我曾听马洪平说过,文革期间,王家寨遭到红卫兵的疯狂摧残。最后,连那块插旗杆的巨石也没放过,砸不烂,他们就买来炸药,在巨石上钻上眼儿,用炸药炸碎了。他们哪里知道,这块巨石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!
九曲黄河,横穿山东。以河为界,河南山峦起伏,河北则是一马平川。鲁北平原,别说是山了,就连块石头也得到河南去运。王家寨的旗杆石,高有丈余,四个大人搂不过来。难道他是天上掉下来的吗?不是!据说,它取之济南华山。冬天的时候,几十个民工在官道上泼上水,待结成厚冰之后,再用马拉、人推。一步一步地往北走。就这一块石头就用了两个多月的功夫呀!要不怎会说,它是王家寨的镇寨之宝呢!
三个月之后,正值盛夏时节。北京的设计师把他们的设计作品带到商河。在商河宾馆的一楼接待室里,八块三维立体图版展现在我的眼前:从“桃花沚”码头上岸,我的眼前是一片足有四亩地大小的广场。广场的正面是挂着“三世卿门”的御匾的望家正门,两边的旗子告诉人们:望氏的兴盛。前一后二,三个院子,如同一个不规则的“品”字。荟萃堂、顾心厅、暖亭,后花园里的荷花池,池边的魁星阁,让我又进入到了小说的空间之中。
等我回过神儿来,我握住设计组长的手问:“啥时候可以动工?”
“这要看投资方的资金情况了。如果可以,马上就能开工了。”
革非悄悄告诉我,从前期的策划到现在的设计,陈导已经投入了六十多万元了。县里要抓紧招商引资筹建庄园呀!
这次来商河,革非把他改编的三十集电视剧的送审稿带来了两份。可以说: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了!
(待续)
商河宣传网:www.jnshgd.com
商河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(请扫一扫关注或长按识别)
商河手机台APP二维码
(请扫描安装或长按识别)
